11月12日下午,我校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辅导会在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正彪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青年教师、在站博士后及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等2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党委书记刘开强主持。
张正彪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青年科研人员实现从“参与者”转变为“独立探索者”的重要起点,是对科研思想与学术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结合近年来的基金申报和资助数据,他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需在科学问题凝练、前期积累及研究方向规划上下功夫,要提前谋划科研布局,聚焦核心问题,构建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以高质量的申报书充分展现科研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黄冠平介绍了学校对青年教师和博士后队伍建设的培养情况及支持政策。他表示,学校将持续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给予全方位保障。他对在场的青年教师和博士后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主动融入科研团队,加强协作与交流;二是科学规划学术生涯,明确研究方向;三是重视标书撰写,提高逻辑性与规范性。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教授陈炜杰详细讲解了青年基金项目的定位与撰写要点。他指出,青年项目应突出“小而精”,注重题目精准、内容衔接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项目摘要应高度概括研究意义与关键问题,正文须图文并茂、结构清晰,使申报书充分体现学术创新与研究潜力。
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李永昌从申报者的角度,分享了青年基金撰写体会。他认为,选题是项目成功的基石,应在延续性与创新性间找到平衡,既要体现前期研究积累,又要展示新思路。立项依据则要讲好科研故事,以逻辑清晰的结构展示研究意义、现状不足与创新假设,科学问题要具体明确且可验证。
科学技术研究院基金管理办公室主任施雪奎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人才项目体系与最新政策。他指出,基金委已构建从青年到群体团队的完整人才支持链条,正逐步拓宽青年科研人员发展赛道,加强长周期支持与项目滚动衔接,希望青年科研工作者积极投入科研工作,科学技术研究院将持续提供配套服务。
本次辅导会深入解析基金申报要点,进一步为青年科技人才提升基金申报质量提供了帮助。面向未来,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应勇担时代赋予的科技使命,主动面向世界学术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拓展研究视野与深度,以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我校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